2017研究生复试科目-------802西方经济学

发布者:商学院发布时间:2015-10-14浏览次数:1437

《西方经济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02

 

一、考核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认识并把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分析逻辑;理解并弄清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熟悉并掌握图形分析、实例分析以及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等基本分析方法和技巧;学会运用所学习的经济学分析工具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和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依据与方法、手段;帮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经济学知识解决真实世界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并作出正确选择;同时为其它学科的学习奠定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二、考核评价目标

1、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规定的教材和必读的参考书进行命题。

2、本课程试卷中,考核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出分数比例大概如下:识记,占35%;领会占30%;应用,占35%

3、考试采用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名词解释、计算题、简答、论述六种题型。

三、考核内容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以市场经济为制度背景,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管理方法的学科。它是教育部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资源配置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价格决定和收入分配理论、博弈论与微观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分析资源利用问题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及经济增长理论。具体包括: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四节  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第五节  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
  第六节  本教材的特点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需求曲线

第三节  供给曲线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第五节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第七节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第八节  蛛网模型(动态模型的一个例子)

第九节  结束语

第三章  效用论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第三节  预算线

第四节  消费者的均衡

第五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第六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七节  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第八节  不确定性和风险

第九节  结束语

第四章  生产论

第一节  厂商

第二节  生产函数

第三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四节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五节  等成本线

第六节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第七节  规模报酬

第八节  结束语

 第五章  成本论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

第二节  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第四节  短期成本曲线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  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第三节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第四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第五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第六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第七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第八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第九节  结束语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一节  垄断

第二节  垄断竞争

第三节  寡头

第四节  不同市场的比较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一节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第三节  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第四节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第五节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第六节  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第七节  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第八节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第九节  结束语

第九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  一般均衡

第二节  经济效率

第三节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四节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五节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六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

第八节  效率与公平

第九节  结束语

第十章  博弈论初步

第一节  博弈论和策略

第二节  同时博弈:纯策略均衡

第三节  同时博弈:混合策略均衡

第四节  序贯博弈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垄断

第二节  外部影响

第三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第四节  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六节  微观经济学结束语

第十二章 国民收人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六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七节 结束语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均衡产出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第五节 乘数论
 
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第七节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第八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九节 结束语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
 
第二节 IS曲线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第四节 LM曲线
 第五节 IS-LM分析
 第六节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七节 结束语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一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二节 财政政策效果
 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果
 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
 第二节 财政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第四节 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十七章 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第三节 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
 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第五节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第六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七节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第八节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
 第九节 结束语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一节 失业的描述
 
第二节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第三节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描述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第六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第七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第八节 结束语
第十九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第一节 汇率和对外贸易
 第二节 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
 第三节 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第四节 南一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
 第五节 结束语
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
 第三节 增长核算
 第四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
 第五节 内生增长理论
 第六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第七节 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第八节 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
 第九节 乘数-加速数模型
 第十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第十一节 结束语
第二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第一节 消费
 第二节 投资
 第三节 货币需求
 第四节 结束语
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第一节 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
 第二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第三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
 第五节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
 第六节 名义黏性
 第七节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
 第八节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第九节 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
 第十节 本章 和宏观经济学结束语
第二十三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是科学吗?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有用之处
 
第三节 在应用西方经济学时应加以考虑的我国国情的特殊性
 
第四节 科学主义
 
第五节 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隐讳
 
第六节 当前金融危机对现行西方经济理论的挑战                            

 

   四、参考书目

1、《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1月第五版

2《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1月第五版